首页 > 国信咨讯
-
原创《中国水利》:国信华源黄河堤防丁坝(垛)水下根石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由北京国信华源科技有限公司、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信息中心共同撰写的论文“黄河堤防丁坝(垛)水下根石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在行业核心期刊《中国水利》2023年第16期上刊登发表。论文提出了根石监测及坦石垮塌监测的新思路、新方法,实现通过一种方法、一套设备、一套系统对根石与坦石的监测,可大幅度降低监测成本。 祁威哥: [链接]喜讯 | 国信华源成功入选《2023年度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2023-09-08查看详情 -
浏阳市小型水库物业化管理模式
水利部2019年开始在全国开展深入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创建活动。湖南省浏阳市水利局结合物业化管理模式,开展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小型水库物业化服务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保证水库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综合效益。2022-06-16查看详情 -
山洪水位预警再认识
雨量和水位是山洪灾害预警的重要指标,2010年以来,我国持续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建设4.5万个自动雨量监测站,1.7万个自动水位监测站,雨量站与水位站数量对比约为2.8:1[1],同时还建设了大量简易雨量报警器、简易水位站,形成了覆盖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网络。根据现阶段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审核汇集成果(截止到2016年6月初),各地在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时,以雨量预警指标为主,雨量预警指标和水位预警指标数量之比为6.4:1。由此可见,水位预警在整个山洪灾害防治体系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分析了水位预警的优势,提出了加强水位预警的四点建议。此外,还以日本为例,介绍了日本富山县及神户市采用水位站监测预警山洪灾害的情况。2021-08-31查看详情 -
水库泄洪放水影响调查评价及预警系统建设
我国在水库泄洪(放水)预警法规、制度、规范以及系统建设方面基本是一片空白,每年因水库泄洪向下游预警不及时或没有预警而造成的河道内外人员财产损失频频发生。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国际水库泄洪(放水)预警系统建设的情况,针对我国以山区小型水库为主、下游基础地理资料收集困难、水库多种管理体制并存、部分水库管理能力薄弱或无人值守等实际,提出了泄洪(放水)影响调查评价及预警系统建设建议,具体为“飞、测、切、算、展、布、检、宣”八字方案,此方案具有“技术成套、低价高效、全面覆盖、人机互补、宣预结合”的特点,可满足有人值守或无人值守的水库泄洪(放水及时向河道内及河道外可能受淹区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传递信息到户到人的需求。2021-08-31查看详情 -
山洪灾害预警设备的革命性进步
新型山洪预警设备在预警信息传递速度、发布保障率、发送范围精准化、设备保管体制、预警指标修改反馈机制上都有质的飞跃,而且有效解决了“专”和“群”两种体系的固有不足。另外,人工干预报警和系统自动报警两种方式互补、预警终端入户到人并与日常用品相结合等思路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御中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2021-08-31查看详情
热门资讯
换一批-
国信华源:智慧水文AI视频测流站上线啦!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潜心研发,推出AI视频测流水文监测一体站,能够替代传统雷达流速计、ADCP测速、缆道铅鱼测流,大幅降低测速成本,提升了测报效率。实现了中小河流水位、流速、流量全天候非接触式自动监测,水文信息采集传输接收处理、预测预报和分析评价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有利于加快建设和完善与流域水系相匹配的水文站网,提升整个流域的水情测报能力,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支撑。2022-12-12 -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有多少种?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种类由原来的3种增加到11种,为人们所熟悉的黑色台风预警信号将退出历史舞台,而广东则保留一级白色台风预警信号(关于 广东省 自行制定并实施的气象灾害预警2021-08-31 -
今年汛期四川气候年景如何?做了哪些迎汛准备
5月1日,四川正式进入汛期(5-9月)。进入汛期,就意味着进入了强降水集中期,降雨将强度更大、历时更长,突发洪涝灾害事件发生概率大增,天气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极端天气事件将明显增多。2021-08-31
推荐
换一批-
新技术,本地自组网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
为了解决在高山峡谷环境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信号传输不畅的问题,国信华源针对监测预警应用研发了Mesh自组网技术。Mesh自组网通过高链路预算的扩频调频通信制式与自动寻路多跳传输的通信机制相结合,组成面向防灾预警的近地自组网体系,适用于解决人群集中区的最后一公里报警到户到人。2022-01-07 -
数据孪生,水库雨水情安全监测系统
新年伊始北京国信华源技术团队,在广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各地近500座水库施工现场如火如荼,日夜兼程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项目建设,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