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首页 > 国信咨讯 > 资讯详情

北斗公网雨水情监测站“护航”水利数据安全

发布时间:2022-10-08 阅读量:35973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星网”耀太空。一颗颗北斗导航卫星巡天测地,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结晶,为人类提供一流的卫星导航服务。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北斗系统遇上智慧水利它们之间便发生了一些奇妙的事情。


抓住北斗系统产业化应用与智慧水利建设融合创新的时机,国信华源利用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技术+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推出了基于北斗三短报文的雨水情自动监测预警一体站,极大地解决北斗二号卫星通讯在地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站中的应用缺陷。更能进一步弥补了现有自动监测站的不足和缺陷,将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的科技性和先进性提升到新高度。

国信华源北斗公网雨水情自动监测预警一体站集4G和北斗三号双通信通道、雨水情全要素采集、存储、预警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高集成、智能化、易安装、易维护等特点。解决偏远地区无公网信号、恶劣天气情况和特殊灾害环境中信号薄弱导致监测信号传输易中断的难点、痛点。确保雨水情及时监测到,预警信息及时发出,关键时刻与山洪抢跑。


北斗公网雨水情自动监测预警一体站功能优势:


北斗RDSS短报文覆盖全国

通过北斗卫星RDSS短报文业务全国范围,实现在无人区,弱信号,无公网等地区的雨水情信息采集和回传,无需建设通信基站,降低通信费用。

在恶劣天气情况或特殊灾害环境中,通过北斗卫星的全天候无缝隙自动监测,实时数据采集保障雨水情信息及时传输,解决了特殊灾害天气情况下无法开展人工监测导致出现盲区的情况。


雨水情全要素动态感知

实现对流域的水位、降雨量等信息自动监测,通过对雨水情数据的实时收集、传输和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对特殊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北斗预警稳定可靠

北斗公网雨水情自动监测预警一体站内置现地预警阈值算法,具备雨量和水位数据预警值自动报警功能。

当山洪灾害发时,公网中断、地面网络信号较弱等多种原因往往造成监测信息无法及时回传。北斗卫星RDSS短报文功能可以在普通移动通信信号不能覆盖的地区或通信基站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实现双向通信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发出,关键时刻与山洪抢跑。


云端监控,可视化管理

通过国信云平台进行设备管理,国信云平台采用B/S架构,GIS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显示,利用GIS地图实时显示测站点数、上线率、位置、实时水位雨量、网关工况、报警信息等多要素实时统计分析,超预警阈值时及时通过无线预警广播、短信、平台预警播报,为防灾减灾提供实时信息服务。


应用场景广,轻松应对恶劣环境

适用于山洪监测预警、水库雨水情监测、河流水文监测、地质环境监测等领域,为暴雨洪水预警和抗洪抢险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文测报信息,为防汛关键期的预警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热门资讯

换一批
  • 山洪水位预警再认识

    雨量和水位是山洪灾害预警的重要指标,2010年以来,我国持续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建设4.5万个自动雨量监测站,1.7万个自动水位监测站,雨量站与水位站数量对比约为2.8:1[1],同时还建设了大量简易雨量报警器、简易水位站,形成了覆盖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网络。根据现阶段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审核汇集成果(截止到2016年6月初),各地在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时,以雨量预警指标为主,雨量预警指标和水位预警指标数量之比为6.4:1。由此可见,水位预警在整个山洪灾害防治体系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分析了水位预警的优势,提出了加强水位预警的四点建议。此外,还以日本为例,介绍了日本富山县及神户市采用水位站监测预警山洪灾害的情况。
    2021-08-31
  • 喜讯丨国信华源荣获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主体AAA级信用

    近日,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发布了《2023年度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供货、信息化单位)信用评价结果公示》通知,北京国信华源公司凭借卓越的综合实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再次荣获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主体AAA级信用。
    2023-12-29
  • 中国城市为何总被涝,一到夏季就举国“看海”

    夏季降水量增多,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 全国
    2021-08-31

推荐

换一批
  • 青春汗水挥洒在祖国江河湖库,国信人美

    水利部印发《关于健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机制的意见》,这是水利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要求,进一步健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常态化机制,提高小型水库安全管理水平的工作举措。
    2021-09-24
  • 国信华源地灾监测成功预警,44名群众提前安全转移

    6月13日,国信华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前预警,通过科学部署自动化监测设备,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监测平台发布准确预警信息,技术团队及时响应,协助地方政府撤离受威胁群众,成功避免44人伤亡,表明人防与技防结合可提升防控能力。
    2024-06-21